文/紀少陵
採集/風土獵人 意象工作縱隊
圖/沈良耘
窖藏的風土,自成「敘事」的維度,關鍵在於「故事」的採集功力。獨特的敘事策略,宛若歲月的陳釀,是在地共感的經營,有助於建立眾人行動的腳本,演繹人文熟成的況味。
埔里鎮立圖書館的【埔里文庫】是個獨具神韻的文物展演空間和敘事資料庫,典藏了埔里在地「風土」的生活軌跡。
埔里文庫指的是埔里圖書館4樓的典藏與陳列空間
甫於今年 4 月出刊的《VERSE》文化時尚雜誌,第 11 期即企劃了「愛上圖書館。理想的圖書館」專題。嚴選出全台具代表性的圖書館進行探索,【埔里鎮立圖書館】蘊藏「化身文化策展單位,收納地方記憶」的特點,再度成為聚焦的經典。館內[ 埔里文庫 ]深耕多年深厚的基石,並且讓「閱讀埔里」,成為認識台灣風土基因的重要地標。其中「埔里影像故事館」以及埔里鎮公所每年發行的專題式《文化手曆》,都是成於陳義方與在地文史作家的手筆。
陳義方與作者和採訪團隊在埔里文庫一隅合影
亮麗的演出靠許多隱身在後的黑子
【埔里文庫】擅長運用大量的典籍舊照,嵌入既定的時間軸,將橫跨時空歲月的「今昔」交織,進行獨特的圖文敘事。回溯到 1994 年,台灣引進日本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時期,宮崎清教授應邀參與「水沙連第一鎮計畫」之殊勝機緣。宮崎清教授著稱的「意匠即人心之華」的哲學觀,乃奠基在磐石般的生活文化。他特別將社區議題區分為「人、文、地、產、景」五類。並向合作的文史工作者們引導,提點鼓勵他們應當先著重於整體的合作發展,而非凸顯個人英雄主義,如同日本能劇舞台上的「黑子」職位一般。更期許這些具備「黑子精神」的社造工作者,能夠堅持下去,不計較名聲、利益;目的就是為了保持每件事的純潔性,不僅沒有利害關係,並且得以不雙向利用彼此。
低調寡言的陳義方完全符合黑子的角色和精神
此一觀念影響陳義方至深,當他先前策劃【埔里酒廠】文化空間時,乃率先結合埔里作家、藝術家與產業合作,推出系列的產品與文史導覽空間,可謂是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先驅。陳義方的著作《台灣的酒》一書,即可作為此一階段,筆耕在地風土的「故事」,進一步也奠定了如何以文創作為「敘事」的意義維度。
陳義方在埔里酒廠工作時就出版的著作
沉浸式的復刻出歷史空間情境
【埔里文庫】一直以來,持續將攸關埔里的第一手文史寶物,予以收納。並將這些蘊含「故事」的文獻,陸續進行鋪陳,可以讓外地人與當地人,親身體驗「復刻版」昔日埔里印象。甚至於館內的公告版面、茶水間、乃至於廁所的轉角細節,實際注入應用,讓閱覽者身歷其境心生讚嘆。
除了收錄文學與文史著作外,他還透過「埔里鎮寶回娘家」的活動,接受文物實體捐贈、兼具文物收藏展示的寓意。特別是 921 大地震前後,協助鎮民,即時搶救與典藏文物記憶的任務,更是彌足珍貴。嗣後持續為珍貴的文物,建置數位資料庫,可以說是現行同步典藏的作法。
當代藝術大師楊英風、江兆申等人,曾先後進駐埔里盆地,加上在地藝文工作者黃炳松、王灝、鄧相揚等人,持恆推動國內首見的民間版藝術「造鎮」運動,深具啟發。楊英風曾指出:「基因庫中的基因越豐富,基因工程的創造可能性越大,任何物種一旦滅絕,其用千百萬年進化而成的基因,將永遠不可能復得。」同理,擁有「藝術基因庫」越大的藝術家,其創造活性也就越大。
埔里文庫開啟一扇窗通往幸福的記憶空間
用歷史照片在全鎮參與的醮場連結鎮民的情感
特別是在近期埔里建醮 120 年的里程碑,【埔里文庫】與在地學者、文史工作者,再度展現了「集體創作」的規模。背後「黑子」精神與「人心之華」的體現,促成到場體驗的群眾,同時進入文史影像的「敘事走廊」,儼然成為史詩等級的敘事。此一文化信仰的「基因庫」,隨後也順利通過南投縣的「無形文化資產核定與登錄」,與邵族祖靈祭、竹山紫南宮發財金等,並列境內文化資產的殊榮,有口皆碑。
參觀者置身在【埔里文庫】現場,宛若目擊時空「蟲洞」的穿越與臨場感。探勘此一在地意象的模式,實仰賴這些在背後不計回報,默默付出如同「黑子」的文史工作者。將這些生命的絲線,悉心洗滌,用心編織,成為一條強而有力的繩索。前後協力,深信
可以持續進行,「人心之華」跨世代「敘事」的獨特維度。
紀少陵 / 埔里圖書館第 13 屆駐館作家 南華大學文學系副教授
風土獵人 意象工作縱隊 / 莊育婷 周宛蓁 李憲宗 沈良耘 洪依婷 鍾宜萍
攝影 / 沈良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