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0
篝火燃起的獨特高山節慶—清境火把節
文/ 黃鈺婷(拉拉)圖/胡秀幸、王震宇

火焰是生命的起源 薪傳的火苗
10 月底夜色微涼,盛大的清境火把節在仁愛鄉清境國小展開,眾人高舉著火把,響應這場充滿希望與能量的篝火節慶盛宴。火焰是生命的起源,能夠帶來光明與動能,讓人們在火光中感受到溫暖,和一股火苗薪傳的力量,如同歷屆奧運傳遞火炬的意義:借火苗將尊重、友誼、團結與世界和平的精神.於不同族群之間蔓延下去。
不過在仁愛鄉不必等四年,自 2007 年開始每年都能見到暗夜中的火把在多元族群中閃爍,至今已邁入第 16 個年頭。1961 年滇緬義胞在此處落腳紮根後,經過數十載開枝散葉,驚覺許多傳統文化隨著時間而式微,有志之士為了展示民族精神和凝聚團結意識,在 16 年前開始,選在彝族視為新年的節慶時分〈又稱星回節〉每年舉辦清境火把節,以薪火相傳作為主要意涵,由居民高舉火把一方面展示照天祈年、除穢求吉的期許,另一方面以此象徵團結齊心,共同延續堅苦奮鬥的精神。如今,火把節已是在地居民、部落原民與其他新移民的集體記憶,年復一年地堆砌成一個獨具特色的新故鄉,矗立在仁愛鄉的山巒深谷之中。
 
高舉火把象徵團結齊心的精神。(圖/胡秀幸提供)
 
新舊住民融合出獨特高山節慶
疫情的肆虐熄滅不了眾人心中的火苗,今年的火把節在逆勢中開辦,雲南之夜與原鄉之夜接連二天在具有異國風情的清境社區展開。為迎接此年度盛事,社區媽媽們一大早就忙著佈置會場,藉由白鷳鳥與梯田構成的「哈尼族徽」來凸顯今年主題「哈尼族」意象,寓意著寄託吉祥、幸福和對於光明前程的嚮往。襯著青山白雲、場中堆置的篝火,以及風調雨順、六畜興旺的對聯,令現場圍觀民眾置身在濃郁的節慶氣氛中,感受來年順利的好兆頭在場地裡湧開。
新世代年輕人穿著傳統服飾與多元文化的意象。(圖/王震宇提供)
 
多元民族穿著不同的服飾,連口罩都非常特別(圖/王震宇提供)
 

音樂舞蹈美食族群世代交融
這是我在臺灣看過最獨特的高山節慶文化活動。熊熊火炬的火光映照一旁的市集,攤位上可見到他們設計的哈尼族、傣族和傈僳族等各族的「民族風紀念口罩」;廣場放送著雲南少數民族、滇緬和台灣原住民的音樂,也見到新世代年輕人清晰的身影,交錯地與遷台義胞第二代、第三代和在地媳婦等群體隨著樂章,大家共同起舞,盡情演出。而美食也沒有缺席,各種雲南民族料理如雲南大薄片、薄荷雞、錦灑、雲南彝家臘腸臘肉、傣味酸筍辣椒、雲南涼拌米線、雲南豌豆粉等特色料理,各自擺放在長桌上爭奇鬥艷卻又相互輝映,完美地體現出多元文化間的融合。
隨著夜幕低垂,在美食、舞蹈、音樂和文創設計的引領下火炬被點燃,眾人圍著篝火,圈起一圈又一圈的大圓圈在草地上激情跳舞,熱情如火焰散發出族群同樂的歡快氣氛。即便終有曲終人散時,我知道仁愛鄉的清境火把,依然會在台灣中心再度燃起。
少數民族舞蹈與清境火把節主題視覺。(圖/胡秀幸提供)


 

燃燒的篝火在草地上一同跳舞,族群融合歡樂的氣氛。(圖/胡秀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