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4
堅持與勇敢,留住部落的聲音── Kumu Basaw 專訪

 

文/姑慕.瓦歷斯(Kumu Walis)

照片提供/姑慕.巴紹(Kumu Basaw)

 
賽德克歌手 Kumu Basaw 獲得金曲獎第36屆「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


來自南投縣仁愛鄉廬山部落的賽德克族歌手 Kumu Basaw(姑慕.巴紹)以充滿熱情與生命力的歌聲,感動了無數聽眾與評審。她的堅持與勇敢,讓部落的記憶得以在歌聲中延續,也唱出了自我的文化主體性。這份力量,讓她第一張創作專輯《 Qrasun 格拉孫》就奪得第 36 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實至名歸。

從部落走向舞台

雖然 Kumu 從小生長在都市,但在求學期間,她喜愛參加原住民社團,學習族群文化,她說:「在賽德克族正名之前,我們學的大多是他族的傳統歌謠與舞蹈,但正名以後,我就以學習自己族群的傳統歌謠為主。」對歌唱有著天生的熱愛,任何曲風或語言,她都能全情投入,沉醉其中。 Kumu 說:「影響我最深的就是我的家人。我放假都會回南投老家,跟我的阿公阿嬤聊天學母語、學織布、歌謠,學習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賽德克族人」。

步入社會後,她離開家鄉到外地打拼,即便生活忙碌,仍不忘以自己熱愛的方式追逐夢想——成為一名歌手。她曾擔任駐唱歌手、活動主持人,也為歌手「家家」以及其他歌手擔任和聲,因此也常隨同歌手們到世界各地去宣傳,這些大型舞台的經驗,一步步累積了她的經驗與自信。

Kumu Basaw 唱出了賽德克族女人的堅毅與光芒。


音樂與生活的重量

人生的旅途並非總是平順。走入婚姻、成為母親,後來又獨自一人扶養三個孩子長大。為了生活, Kumu 不得不拼命工作,撐起一家人的開銷。雖然生活沉重,但她從未忘記自己所熱愛的一切,尤其是那個最初的夢想。

身為族人的她,文化情感猶如深刻的印記,無法抹去。每當夜深人靜,她便拿起紙筆,將賽德克族語、生活經驗、情感與對家的思念,融入自己擅長的流行音樂中。 Kumu 說:「這些靈感全都來自於我所學的傳統歌謠,而歌謠的內容來自於族語。」這些創作逐漸形成她獨特的音樂風格,也孕育出讓她奪得金曲獎的作品〈Qrasun 格拉孫〉。

唱出「格拉孫」:從古調到流行

姑慕.巴紹以首張專輯〈Qrasun 格拉孫〉入圍2025年五項金曲獎,受到各界關注。開場曲〈Qrasun〉(賽德克語意為「讚美」)將黑人音樂、節奏藍調與福音歌曲的元素,與賽德克族語演唱交織,展現出現代音樂的張力。整張專輯裡有對家鄉山川的呼喚,也有母親的堅毅與柔情,更有賽德克族人面對艱困時仍昂首的信念。正因為它兼具文化厚度與動人情感,〈Qrasun 格拉孫〉才能在金曲舞台上脫穎而出,打動評審與聽眾,讓世界聽見屬於賽德克的聲音。

勇敢的母親,堅韌的歌者

筆者曾聽聞 Kumu 因過度忙碌而微恙,時常主動關心與提醒她。然而,她的回覆反而給了筆者力量:「現在單親,我需要撫養孩子,加上專輯製作費用,這兩年需要辛苦一點。感謝主,我的孩子很貼心,他們知道媽媽為了養家而努力,但我也會在工作之餘多陪伴他們。」對同樣是一名母親的筆者而言, Kumu 是一位勇敢且偉大的母親,不忘本,勇敢追夢,是賽德克族新生代追夢者的代表之一。

Kumu的歌聲,如同山巒間穿梭的風,嘹亮而清澈,響徹雲霄。


用歌聲包裹部落記憶與織布技藝

有一天,因 Kumu 即將發行專輯,她邀請筆者為她的專輯寫推薦文,我寫下一段形容 Kumu 與其音樂的文字:

  記憶(技藝)就這樣自然地被唱出來了。
  從小耳邊迴盪的古調,長大後在記憶裡持續盤旋。如今, Kumu Basaw 用自己的方式重現古調,但她不只是唱出旋律,更唱出了我們深植心底的記憶——那些熟悉的聲音、那些思念的情感,以及與賽德克族女人無法切割的「織布」技藝。
   Kumu 的歌聲,如同山巒間穿梭的風,嘹亮而清澈,響徹雲霄。當你聆聽她的歌聲,那力量會流入你的每一個毛細孔,讓人忍不住起雞皮疙瘩。隨後,歌聲又轉為如同奶奶織布的雙手,用美麗的布將你溫柔包裹,撫慰心靈,讓人沈浸在旋律的洗禮中,感受音樂帶來的力量與安慰。

謝謝Kumu, 讓部落的聲音再次被世界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