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甲蟲爸爸史瑞克
2025 年 5 月 4 日(星期日)上午,水沙連雜誌社以協辦單位的身分,受邀參加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舉辦的《百花耆放》紀錄片放映會。這是一場充滿溫度與感動的觀影活動,展現了世代共學、終身學習的生命風采。
世代共學的起點
《百花耆放》由暨大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五位三年級女學生——蘇宥維、廖品慧、林依潔、朱晏嫆與陳麗光,共同投入三個多月心力拍攝與製作。她們利用課餘時間深入埔里「厚熊照顧咖啡館」(南投縣埔里鎮樂齡學習中心),陪伴並記錄長者學習的日常點滴。從最初的陌生到後來如家人般的親密,學生們以孫女般的互動與關懷,見證並紀錄長輩們學習的勇氣與韌性。
圖一:厚熊珈啡的長者們正興高采烈的像參加畢業成果展般的開心大合照
溫暖首映的時刻
首映會當天,筆者來到暨大管學院門前,看見厚熊照顧咖啡館的長輩們興高采烈,宛如參加畢業成果展般地開心拍攝大合照。這部紀錄片不僅是學生的成果,更象徵長者如百花般的綻放,充滿智慧與生命力。首映會場中最高潮的一幕是:學生們帶領長輩們拿著健走杖整齊劃一地跳「健走杖舞」。當音樂一下,長輩們的動感舞步讓人幾乎忘了他們的年齡。暨大指導老師諮人系蔡怡君教授(圖二)、厚熊照顧咖啡館陳若嵐主任、江宜萱督導以及與會來賓們,不僅肯定了年輕學子的用心,也溫柔地推廣了高齡教育的價值。透過影像,我們看見「青銀共學」的可能性,以及跨世代的深刻連結。
圖二:指導老師諮人系蔡怡君教授(左一)與水沙連雜誌社長康翠敏(右一)
生命故事的縮影
紀錄片選擇以三位長者為主要線索,他們的故事彷彿拼湊出高齡世代的群像。
「色水阿公」是班上少數男性學員之一,即使患有心臟衰竭,近年來更需洗腎,仍堅持天天騎車到課堂報到,並擔任班長照顧同儕,展現責任與活力,開朗面對人生;93 歲高齡的「林雪阿嬤」則以驚人的意志力克服身體限制,持續學習與探索,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典範;「秀年阿嬤」身兼家庭與照顧責任,但依然投入課程,拓展人際圈,並將所學帶回家中分享,尋得生活與心靈的平衡。筆者也是一位家庭照顧者,深知要在照顧家人之餘抽空學習,於喘息的縫隙吸收新知,再回家分享,是多麼不易卻又珍貴的體驗。
觀影當下,觀眾不僅看見個體的故事,更感受到三段人生背後的共同訊息:學習不被年齡拘束,行動不因年歲設限。這些長輩的笑容與堅持,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相信——老去並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綻放的開始。
圖三:首映會的色水阿公(左一)與品慧(左二)合影
五位女孩的追夢旅程
回想起 2024 年聖誕節的冷夜,水沙連雜誌社編輯群在例行聚會上初遇這群自告奮勇、勇敢追夢的諮人系學生(圖四)。她們主動分享紀錄片構想,希望雜誌社能一同關注與推廣。筆者當時剛加入雜誌社,對銀髮學習議題格外有興趣,也因曾接觸過厚熊咖啡館而倍感親切。這群年輕學子願意犧牲假期,陪伴長者學習的精神,讓我們深受感動,因此決定與資深編輯寶鳳姐共同接下這份參與式報導的任務。
圖四:暨大諮人系學生和林雪阿嬤(左二)秀年阿嬤(左一)彼此加油打氣
人口老化的挑戰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 2025 年 2 月底,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已達 452 萬 4,323 人,占總人口的 19.35 %。隨著人口老化加速,如何透過社區照顧據點與樂齡學習中心,支持長者持續學習與參與社會,已是我們必須正視的課題。
《百花耆放》傳遞的不僅是一段動人的影像紀錄,更是一種對「世代共融」、「代間教育」、「青銀共學」、「終身學習」、「長期照顧」的實踐。
及時行孝,勇敢說愛
筆者在整理本文時,聽聞噩耗:紀錄片中的色水阿公於今年七月因病情急轉直下而辭世。聽聞該消息時,心裡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充滿難過與不捨。最終在取得家屬同意後,將這消息完整報導,呼應紀錄片所傳達的「行孝要及時,對身邊的人也要及時表達愛」,把握當下。謹以此文獻給厚熊照顧咖啡館永遠的班長——色水阿公!
圖五:2024 年聖誕節的冷夜,水沙連雜誌社編輯群初遇見這群自告奮勇的諮人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