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和埔里談情說愛——一場詩意生活的在地展覽
文/余鎮綸
圖/劉孫齊、余鎮綸
 
一般人看到展題有「絕望」二字就自動聯想很悲觀、負面、歹吉兆,不過,字典裡,「絕」字還有穿越、超越的意思。「絕望的歌」不是要唱悲苦與哀愁,唱的是歷經千山萬水的風霜後,看見光和星辰的山城埔里,唱的是希望。

詩意的開端
因為愛著埔里,留在埔里,用詩寫了愛埔里的紀錄。
詩意的開端,也源起於父親的背影:
 
《爸爸毋是山》
人攏講爸爸親像山
伊有勇敢的尻脊骿
會當阻擋一切威脅佮驚惶

爸爸毋是山
伊是有魂有體的爸爸
做穡的手 予冷風鑽過
夯工具的手 予日頭曝過
有皺痕的面
透風落雨凍霜雪
猶原
燒燒的面
燒燒的情

爸爸毋是山
伊是歸家伙的岸
但是有時陣 嘛會軟汫
有時陣 嘛無較縒

伊有包容的心
嘛有儼硬的韌命
像山林 有根 共咱挽咧
像海湧 有力 共咱捒向前

爸爸毋是山
爸爸猶原是爸爸

 
這首詩的靈感來源,是幾年前,我跟著父親到埔里紅瓦厝太源商店安裝冷氣時,看到父親站在約兩層樓高的梯子時的背影,當時回想小時候,跟著父親外出裝修冷氣,站在身後看著,覺得「真的像山一樣啊!」
但是現在看著他,我比他高的視角看著他,變得好嬌小,他多了些皺紋、頭髮已斑白,握著他的手,滿粗糙厚繭。他數十年如一日地為家人辛勤奮鬥,仍舊誠信敬業地服務著,這是他一生的使命。這就是我的父親,溫柔有力的父親。
這是我的生活,也是我詩寫的生活。詩可以一切隨心所感受,隨心所想像,每個人不分年齡地,都可以寫出詩,說出詩,或唱出詩。詩,就是如此簡單。於是,辦了詩展。
 

你我在山城,山城有詩人
我想為埔里的生活做個階段性的紀錄。寫詩可能是我比較有勇氣的表達方式。借用我欣賞的智利詩人聶魯達的經典作品名稱《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將展覽訂題為《給埔里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用詩來紀錄關於埔里的美好。

此外,埔里人文薈萃,蘊含豐富藝文能量,臥虎藏龍,也想著讓展覽的作品更多采多姿,由我創作十首臺語詩,邀請十一位友人寫十首詩和一首歌曲。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與不同年齡層,從退休人士到小學五年級,共同點就是熱愛著埔里這個地方。創作的語言包括臺語、華語、噶哈巫語、西班牙語等四種語言。

 

展覽裡的感官練習簿
走進這個展覽,你可以用六種方式來欣賞。
其一,視覺。除了有作者的詩,以及由我運用不同方式將文字進行藝術創作之外,還有創作者提供的照片,讓你看到埔里的故事。

其二,聽覺。詩文的旁邊有 QR Code,你可以使用手機掃描,便可以聽到朗誦詩歌的聲音。聽詩的同時,可搭配現場提供的三種樂器,彷彿置身有蟲鳴、海浪、河流的自然裡。

其三,觸覺。所有策展的美術紙、影印紙,都是使用埔里廣興紙寮的手工紙,由多種植物的纖維製成。能夠感受不同紙質的觸感,以及體會傳統技藝。

第四種比較跳脫展覽常理的「味覺」,你可以吃,展場提供幸運籤餅,打開後會有一句詩藏於其中,詩句便是這二十一首作品的其中一句,希望這句話可以溫暖看展的你。


其他兩種是觀展的你能自己創作,一個是「寫」,有一面創作牆,以「我覺得生活是······」為題,為你的生活書寫。

最後,你可以「玩」。用活動式的活字印刷機,以及 120 個常用字和埔里的關鍵字,供你創作,在這裡帶不走風景,但是可以帶走記憶,還有一張自己印的明信片回去。

希望這個詩展能夠讓大眾對於詩的更多認識,可以試著寫詩、唸詩、唱詩,跟埔里山城談情說愛,也把詩變成一種生活。

線上詩展連結:請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