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世佑
圖/步碧
在台灣的建材歷史上,存在著一種以地名「國姓」為名的石材,民間稱之為國姓石。這是一種堅硬的砂岩,因砌形雕刻容易,又不失堅固耐候,是早期先民蓋石屋、橋樑和後期一些造景建築廣泛使用的石材。這種砂岩石材,因取材自國姓鄉山區,因此泛稱為「國姓石」。
國姓鄉是南投縣境客家族群比例最高之鄉鎮,先民在北港溪的水岸打石、取石,胼手胝足打石建屋、造橋、打造生活用具,充分展現早期客家先民的智慧與技術。
![](https://www.sualianmag.tw/upload/web/54winter/Rock/%e7%9f%b3%e5%8c%a0%e6%86%91%e8%91%97%e9%90%b5%e9%91%bf%e5%92%8c%e5%a4%a7%e6%a7%8c%ef%bc%8c%e9%91%bf%e5%87%ba%e7%84%a1%e6%95%b8%e7%9f%b3%e5%99%a8.jpg)
匠憑著鐵鑿和大槌,鑿出無數石器
根據1989年李春生教授的研究,這裡的砂岩屬於白冷層砂岩,一種由淺色、成分均一且膠結良好的砂岩所構成的地層。白冷層砂岩是日人鳥居敬造於昭和10年 (1935年)所提出的地層名稱,指廣佈在台灣中部雪山山脈帶內巨厚的白色砂岩層。白冷層砂岩的歷史,可追溯到2300萬年至2800萬年前,那是一個哺乳動物初次稱霸地球的時代,遠遠早於台灣島的形成。這些石塊,經歷了漫長的地質變遷,成為今日國姓鄉的重要象徵。
位於北港溪邊埔尾山區的先民打石場,如今被規劃成為「國姓打石文化園區」對外開放,這個曾經的砂岩故鄉,不僅成就了縣定古蹟糯米橋的壯美,水沙連雜誌51期報導的靈光寺也是以此地的石材所建而蔚為特色,另外縣內的牛耳石雕公園和九族文化村的許多石雕也都是採用國姓石來創作,別具拙趣。打石文化園區的石場曾是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依靠。遙想當年,先民們憑藉著這些堅硬的石塊,用勤勞與智慧,撐起了家庭的希望和生活的重量。
![](https://www.sualianmag.tw/upload/web/54winter/Rock/%e6%89%93%e7%9f%b3%e5%9c%92%e5%8d%80%e7%9a%84%e5%85%a5%e5%8f%a3%e6%84%8f%e8%b1%a1%e5%9c%a8%e5%8f%b021%e7%b7%9a23K%e8%99%95%ef%bc%8c%e4%bd%86%e6%98%af%e4%b9%9f%e5%8f%af%e4%bb%a5%e5%be%9e%e6%8a%9584%e7%9a%84%e6%b8%af%e9%96%80%e6%a9%8b%e9%80%b2%e5%85%a5.jpg)
打石園區的入口意象在台21線23K處,但是也可以從投84的港門橋進入
![](https://www.sualianmag.tw/upload/web/54winter/Rock/(%e4%b8%bb%e5%9c%96)_%e6%89%93%e7%9f%b3%e5%9c%92%e5%8d%80%e7%9a%84%e5%b7%a8%e7%9f%b3%e4%b8%8a%e5%88%bb%e8%91%97%e3%80%8c%e7%9f%b3%e5%8c%a0%e8%85%b0%e8%bb%9f%e7%9f%b3%e9%a0%ad%e7%a1%ac%e3%80%8d%e7%9a%84%e7%a2%91%e6%96%87%e5%92%8c%e5%9c%96%e6%a1%88.jpg)
打石園區的巨石上刻著「石匠腰軟石頭硬」的碑文和圖案
這個打石場自清領時期直到1970年代,均有採石場運作。目前園區內留有早期作業工寮,登山步道(騰龍古道),並有石材打造的象棋棋子、棋盤、石碑等打石文化意象,仿佛在低語著一個個曾經的故事。在2009年,透過地方人士與南投縣府的共同努力,「國姓鄉打石文化園區」得以成立,成為糯米橋旁的一個文化景點。這個園區坐落於港門橋附近,見證了國姓鄉打石開墾的歷史。
![](https://www.sualianmag.tw/upload/web/54winter/Rock/%e5%b0%b1%e5%9c%b0%e5%8f%96%e6%9d%90%e7%9a%84%e9%a7%81%e5%9d%8e%e5%a3%98%e7%9f%b3%e5%a2%bb%e5%92%8c%e4%b8%8a%e9%9d%a2%e7%9a%84%e5%b7%a5%e5%af%ae%ef%bc%8c%e5%bd%a2%e5%a1%91%e4%ba%ba%e8%88%87%e7%94%9f%e6%85%8b%e5%85%b1%e8%9e%8d%e7%9a%84%e7%be%8e%e6%84%9f.jpg)
就地取材的駁坎壘石墻和上面的工寮,形塑人與生態共融的美感
![](https://www.sualianmag.tw/upload/web/54winter/Rock/%e7%b3%af%e7%b1%b3%e6%a9%8b%e4%bb%a5%e5%9c%a8%e5%9c%b0%e5%9c%8b%e5%a7%93%e7%9f%b3%e6%89%93%e9%80%a0%e8%80%8c%e6%88%90%ef%bc%8c%e6%8c%ba%e9%81%8e%e7%84%a1%e6%95%b8%e9%a2%b1%e9%a2%a8%e5%a4%a7%e6%b0%b4.jpg)
糯米橋以在地國姓石打造而成,挺過無數颱風大水
如今,走在這片園區中,那些刻畫著時光痕跡的石製工藝品,依然靜靜地矗立,訴說著過去的歲月,更訴說著一段屬於客家族群堅韌硬頸的動人故事,目前這裡外客稀少,讀者不妨將此採石遺跡連結附近的茄苳神木、北圳景觀自行車道(健行步道)和糯米橋,串聯成一個行程,沿途走長北路循北港溪沿路風景殊勝清幽,在大溪小圳之間穿梭散步運動,將會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歷史與自然的走讀路線。
![](https://www.sualianmag.tw/upload/web/54winter/Rock/%e8%8c%84%e8%8b%b3%e7%a5%9e%e6%9c%a8%e8%88%87%e5%9c%9f%e5%9c%b0%e5%85%ac%e6%b5%81%e5%82%b3%e7%9a%84%e7%a5%9e%e8%b9%9f%e6%95%85%e4%ba%8b%ef%bc%8c%e7%95%b6%e5%9c%b0%e4%ba%ba%e6%b7%b1%e4%bf%a1%e4%b8%8d%e7%a7%bb%ef%bc%8c%e5%80%bc%e5%be%97%e9%a0%86%e9%81%8a.jpg)
茄苳神木與土地公流傳的神蹟故事,當地人深信不移,值得順遊
![](https://www.sualianmag.tw/upload/web/54winter/Rock/%e6%8e%a1%e7%9f%b3%e5%a0%b4%e5%b7%b2%e7%b6%93%e5%81%9c%e6%8e%a1%ef%bc%8c%e9%90%b5%e9%8e%9a%e5%92%8c%e8%80%81%e5%8c%a0%e4%ba%ba%e7%9a%84%e9%9b%99%e6%89%8b%e4%b9%9f%e5%87%9d%e5%9b%ba%e6%88%90%e7%82%ba%e6%ad%b7%e5%8f%b2%e7%9a%84%e8%b7%ab%e9%9f%b3.jpg)
採石場已經停採,鐵鎚和老匠人的雙手也凝固成為歷史的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