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8
我的家鄉是水之鄉——訪王子華談埔里的水資源
文/陳婉真
    這次來菩提長青村不是要談老年照護,而是來找地震前,在埔里社區營造運動組織「新埔里發展委員會」團隊中擔任「水之鄉」研發組的召集人王子華老師,回顧當時就被關注的埔里水環境發展議題與歷史。​​​​
曾經擔任新埔里發展委員會的「水之鄉」小組的召集人王子華,受訪時分享過往於「水之鄉」小組的行動與理想。(攝影/許育瑄)
 
「新埔里發展委員會」願景
    王老師提到就像現在「地方創生」議題被關注一樣,在二、三十年前的台灣「社區總體營造」運動開始萌芽, 199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前身)推動社造運動,提倡「由下而上、自主參與」的理念,當時處在經濟快速興起的年代,過度發展導致鄉村人口外移、傳統產業逐漸沒落、人際關係疏離等現象,改變這些問題成為首要之務。後來,台灣省手工業研究中心(現為手工藝中心)與日本千葉大學合作,邀請日本社造專家宮崎清,參與「地域振興」交流計畫,指定埔里為輔導鄉鎮。並在埔里鎮公所、鎮民代表會和地方人士的策劃下,籌組「新埔里發展委員會」,以「山之城、水之鄉、花之都、藝之鎮、健之邑」的總體城鎮發展為願景,正式於1995年成立。
 
水之鄉的美麗與哀愁
     埔里位於台灣的地理中心,為四面環山的盆地地形。在遠古時代是個湖泊,後來因為地盤變動及河流侵蝕影響,湖水洩盡後形成現在的埔里盆地。埔里的眉溪與南烘溪是鎮內二條主要河川,溪流眾多,水資源豐富。一向以水質純淨、味美甘甜著稱的埔里水,被業者視為商機,造就埔里賣水產業完整上、中、下游的供應鏈,加上台灣水質惡化的消息時有所聞,更加凸顯埔里好水的珍貴性。  「守護埔里乾淨的水源,保持水的永續使用」是水之鄉的美好願景。王子華表示「我是外省第二代,雖沒有故鄉的概念,但已經把埔里當成我的家鄉,住在這裡就要對它盡一份心力」。水之鄉的委員來自農業、養殖業人士、家庭主婦,或任何對水資源議題有興趣的人。大家自發性地投入定期討論,也會相約去溪邊勘查,他們觀察到人為過度捕撈會破壞生態平衡,於是王子華的七巧屋餐廳也決定不賣野生溪蝦、溪魚。 
    水之鄉曾經調查眉溪、南烘溪、杷城排洪道的生態族群及湧泉數量,觀察到湧泉是維持水質乾淨的重要因素,也觀察出當城鎮發展產生的家庭汙水、農業汙染(農藥、肥料)對水資源的威脅,這些問題不可忽視的。
 
問題與挑戰,從宮崎清身上學到的事
    當時不僅把問題找出來,水之鄉在鎮公所開會中,也提出解決方案的建言。期許透過法規修法管制家庭汙水、要求溯本清源的控制汙染源。對於農業廢水對水質的影響,提出從資材選擇或使用方法上做調整。這時候,如果產業、政府、學術、民眾都能一起加入,發揮出來的力量會更大。
    王子華回想,當時宮崎清教授來訪,除了以「社造魂」醍醐灌頂,也分享諸多水環境的經驗,諸如相較於台灣河岸常見以肉粽角(消波塊)來鞏固河岸,日本採用的「蛇籠工法」讓河岸還能保有透水性,較不會過度破壞原有的河川生態。另外在做事上,他也從宮崎清身上學到:過去提出的理論如果和現階段牴觸,須承認錯誤,並加以修正。
 
傳承永續的教育 背後這群人的堅持
    當被問及目前埔里的環境氛圍,有沒有可能持續營造水之鄉?王子華說「社造,是一個緩和的社會革命運動」,不管是以前的社區營造,或現在的地方創生,都是為了「改變」這個社會,關鍵是:民眾的意願和認知。整體上現在大家對「水之鄉」的概念已經有了。透過持續的教育推廣,把觀念延續下去,過程中需要有人來帶領方向,用時間來完成。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仍有南投縣埔里鎮河川生態保育協會、南投縣水環境關懷聯盟、暨南大學等等單位及各界善心人士,持續推動埔里淨溪和水環境教育的工作。期許結合民間和學校的力量,大家共同愛護我們居住的家鄉,讓水之鄉的願景持續傳承下去!
位於埔里鎮的杷城排洪道承擔了農業與民生廢水的排放,同時又是重要的水文景觀,沿線有熱鬧的商圈和居民散步的空間,也常有釣客出沒。圖右側的一群學生為在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一門水圳與環境踏查課程的戶外教學。(攝影/許育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