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芷涵
圖/田芷涵、唐淑惠
編織魚簍,對我而言原是遙遠的事,直到遇見袁光河耆老。他感嘆:「以前家家戶戶都會做,現在會的人越來越少了。」若無人學習,這門技藝不就消失了嗎?於是,我捲起袖子、揮汗練習,在泥土與竹條間,編織出自己的魚簍,也織出對這片土地更深的情感。
迷路的相遇——與耆老學習
初次拜訪袁光河耆老時,我獨自騎機車前往,但對日月潭與伊達邵的路況不熟,繞行許久後,最後只好打電話求助。不久後,一位年邁的阿公騎著摩托車朝我揮手,喊道:「你是暨大的學生嗎?」我點點頭,他笑著指向家的方向:「那你跟在我後面,我騎慢一點。」到了袁老師家,我才知道他已經八十歲,獨自守著家園。他自我介紹:「我是邵族人,從小在伊達邵長大,我的原住民名字是 Masawsang Lhnawnan。」接著,他拿出身分證確認自己的名字與年齡。我問老師:「您的家人呢?」他輕聲說:「大多數都已過世,其他家人在外地發展,所以我一個人住。」
.jpg)
耆老利用逆羽裏白和竹子製作的魚簍燈罩(田芷涵攝)
奇妙的毛枝——五十年不朽的魚簍
袁老師的家裡擺滿了竹編與藤編工藝品,其中最讓我驚艷的是魚簍與竹背簍。我問:「老師,這些都是您做的嗎?您是跟誰學的?」老師笑說:「這不稀奇啦!以前村裡家家戶戶都會做,阿公、爸爸教的。為什麼要學?因為以前要捕魚、工作,沒有這些工具就沒東西吃啊!但現在年輕人不做了,會的人越來越少。」說著,他拿出一個有五十年歷史的魚簍,帶著懷念的語氣說:「這是祖先留下來的。小時候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是大伯照顧我。以前長輩做什麼,孩子就跟著學什麼,所以我也學會了。」接著,他拿出一綑深棕色、泡水過的枝條,問我:「你知道這是什麼嗎?」我想了想,說:「像是樹枝的枝條?」老師用閩南語笑道:「這是『毛枝』,我們邵族常用來編織。它在日月潭附近很多,泡水後變軟,才不容易斷。」聽完老師的解說,我興奮地說:「老師,我也想學!」
從生手到熟練——魚簍編織的技藝考驗
後來我才知道「毛枝」有很多種類,邵族常用的是「大葉毛枝」,邵族語是 qruzi,中文名稱很美,叫「逆羽裏白」。之後,我請袁老師帶我到水社大山採毛枝,教我辨認適合的毛枝。他強調:「要選表皮不光滑、葉柄較長的,三年以上的毛枝才夠硬挺。」老師行動不便,但仍陪我們攀爬。他望著山景喃喃道:「年輕時走這條路很快,現在老了,走一小段就累。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上水社大山了。」聽到這句話,我心頭一緊,不禁鼻酸,深感傳統技藝的流逝。
.jpg)
前往水社大山採集逆羽裏白(唐淑惠攝)
處理毛枝後,我還得砍兩年生以上的竹子,將竹子剖半、削成比筷子還細的竹條。老師削竹時手法嫻熟,一根完整的竹子,迅速變成平均粗細的竹條,而我卻常常削斷或削得不均勻。老師耐心提醒:「慢慢來,不漂亮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別削到自己的手。」
我利用課堂外的時間到老師家學習,每次赴約,總能看到老師拖著年邁的身軀,坐在家門口的小木凳上等我。我花了一個月才掌握要領,老師拿起我削壞的竹條,語重心長地說:「削不好就浪費了,以前我們削竹子一兩天就好,一個魚簍一週就能編完,因為家人等著要捕魚吃飯。妳要耐心學!」
.jpg)
處理好且浸泡的逆羽裏白(田芷涵攝)
當材料準備好,老師拿出家傳的模具:「這是我們流傳很久的模具,魚簍才不會歪。」他示範後,我開始自己編織。他叮囑我:「要注意編織間距,每格都要等大,要用身體的力量固定。」老師靜靜盯著我的手勢,當發現錯誤或大小不一時,便立即提醒。當魚簍的外型大致完成,老師拿出黃藤圈,將竹條與毛枝固定於其內,做成刺圈,最後放入魚簍裡,大功告成。
.jpg)
編織魚簍(田芷涵攝)
逆風中的守護——讓魚簍工藝飛翔
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時常感嘆傳統技藝的沒落,因此樂於傾囊相授。他笑說:「現在已經沒人做這些了,有一天,這些技藝會跟著我埋進土裡。趁你們還願意學,我就多教一點。以前年輕人不愛學,現在,反而是你們這一輩來找我,真奇怪呢!」我總是笑著回應:「不會啦!現在大家知道這是珍貴的智慧。阿公你是國寶級人物,是國家的寶貝!」
儘管魚簍編織面臨時代變遷與技藝流失的挑戰,但只要有人願意學習與傳承,它終將如逆風中的羽毛,飛得更高、更遠。

逆羽裏白
逆羽裏白(qruzi)的介紹與採集
一、植物介紹
科名:裏白科
植物特性:多生長於台灣中海拔山區,曬乾後帶有魚腥味。
邵族常利用其葉軸進行蕨編工藝,具有耐水性與高度韌性,適合作為編織材料。
二、族語名稱與用途
族語名稱:qruzi(逆羽裏白)
qruzi 是邵族人重要的編織材料,常用來製作籃子、魚簍、綑綁農作物的繩索,或作為竹、藤編工藝的輔助材料。此外,族人過去會將其浸泡於淤泥,使其染成更深的黑色。
三、如何採集逆羽裏白
判斷植株年齡:選擇年齡三年以上、具有三節以上的逆羽裏白,避免材質過軟或過細。
辨識與其他芒萁的差異:需注意區分另一種葉柄較短、表皮較光滑的芒萁,該種植物不適合作為編織材料。
這些方法能確保採集到適合製作工藝品的逆羽裏白,發揮最佳的編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