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璽合
民國一一三年的十二月,連續幾波的大陸冷氣團報到,促使南投縣境內的許多知名賞梅景點梅花盛開、遊客如織。為了避開擁擠的人潮和車潮,筆者從埔里出發,沿著台二十一線越過百香果產區大坪頂,再沿著北港溪畔投 80 縣道行駛往惠蓀林場方向,來到朋友介紹的賞梅秘境——仁愛鄉中原部落的「西伯古堡士官長梅園」。
秘境之名:西伯古堡的由來
初次聽到「西伯古堡士官長梅園」這名詞,筆者大膽譩測,這會不會與香港漫畫家黃玉郎筆下《天子傳奇》中商朝的「西伯侯姬昌」有關?打聽之下,才發現「西伯」在中原部落裡指的是賽德克語「Sipo」的中文發音,意指「對岸」。在梅花盛開的季節,沿著產業道路,梅園山坡銀白如雪,置身其中梅花芬芳撲鼻,和北港溪對岸互助國小旁的「彭家、高家、袁家、林家」四家梅園,遙遙相對、相映成趣。
守護者歸來,從海疆到梅園
數個月前筆者在因緣際會參加「愚人之友基金會」所舉辦的「身心靈課程」,結織了「西伯古堡士官長梅園」主人——張大偉。他說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在民國一百零二年的時候,南投縣政府舉辦花卉嘉年華活動,打算將這一大片擁有三百多棵、樹齡約四十餘年老欉梅園,納入新的賞梅景點,並詢問大偉取名意見。大偉原本任職中華民國海軍士官長十多年,因為需照顧家中罕見疾病坐輪椅的女兒才提早辦理退休,梅園位於北港溪對岸,園內有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大偉他靈機一動,乾脆取名為「西伯(Sipo)古堡士官長梅園」,一位曾守護海疆的海軍老士官長,現在返回部落守保衛家人,保護父親留下來的老欉梅園。
西伯古堡士官長梅園主人張大偉和親友的鸚鵡
西伯古堡士官長梅園主人張大偉(左三)和身心靈課程的同學們春季相約在梅園聚會
西伯古堡士官長梅園梅花盛開及古堡
落梅如雪,古堡下的流光歲月
「西伯古堡士官長梅園」佔地約一甲多,接連周圍梅園共約有五甲多的腹地。在南投縣政府協助之下,新增了可居高臨下、視野極佳的兩層樓眺望平台。筆者站在平台上能夠遠眺賽德克人居住的清流部落和中原部落,也能同時看到泰雅族人為主的眉原部落,鳥語花香。花季時,山坡彷彿披上柔白薄紗,漫步間幽香浮動,蜜蜂蝴蝶穿梭其中,生態相當豐富。
另外,園內以水泥石磚鋪設的步道平坦好走,下午斜陽灑落,步道在光影交錯下展現出迷人的視覺延伸效果,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西伯古堡士官長梅園梅花盛開一隅
老梅與土地的重生傳奇
回想當初,張大偉十多前從部隊返鄉發展也不是那麼順遂。當時因為大盤商剝削,青梅收購價格低廉,穀賤傷農,許多梅農們入不敷出。部落裡原有梅樹約二百多公頃,許多農民紛紛砍除梅樹,挖老梅樹賤價出售,改種植其他高經濟作物。大偉發揮勞動部職訓局地方創生講師的經驗,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布虎梅園」園主洪布虎,共同合力推廣部落賞梅旅遊,讓遊客們親自體驗採梅、釀梅活動,並利用網路行銷,藉由梅花盛開照片和影片,為部落講述梅花的故事,吸引更多遊客,進而以自己成功經驗,遊說附近梅園主人們。幾年下來,才慢慢穩住青梅收購價格、保存了更多部落老梅樹。
賽德克舞步林間迴旋
除了經營梅園,張大偉還創立了保存原住民舞蹈文化的「巴蘭社青年舞團」,並擔任團長。無懼列日風寒,他每週陪著部落青少年們練舞。他笑說:「教育是一道光」,他願意成為點亮這道光的那個人。在梅花盛開的季節,他帶領舞團孩子們在社區部落的梅花樹下展現舞姿,甚至到都會地區舉辦機動快閃表演,發揮原住民孩子樂天知命和能歌善舞的亮點,並拍攝成影片在網路上傳頌著青年守護梅園的故事。
在舞團草創時期,部落中也有不少的質疑聲浪,認為他是藉舞團免費宣傳梅園。隨著舞團逐漸成長,這些聲音也逐漸消散。舞團中的大哥大姐們即使到外地念高中大學,休假回來也會主動加入舞團排舞及照顧年幼團員,夥伴們感情融洽的像個大家庭。
巴蘭社青年舞團美女團員們合影 (團長張大偉提供)
部落共好,永續發展
天主教「中原青年會」教會一直是張大偉心靈支持最大的力量,讓他心無旁騖的繼續推廣賽德克原住民歌舞文化。他還聯合中原部落數家梅園一同發展梅鄉觀光旅遊的「老梅股東計畫」,也鼓勵合作的梅園主人們將部份盈餘提撥回饋給部落學校,照顧在地學生,達到「部落共好」。
筆者介紹這片迷人的中原部落賞梅秘境,也期待大家「吃果子拜樹頭」,在欣賞梅花之餘,用行動支持部落所生產的梅子,為原住民青年創造更多返鄉工作的機會,重現滿山遍野的梅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