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太源商店的永續練習曲
文/圖 王商益
水田中的紅瓦厝社區
房里里紅瓦厝社區位於埔里鎮西北區域,四周被層層茭白筍水田與房屋交錯的景色環繞,紅綠相映,呈現出獨特的田園風光。房里里紅瓦厝社區是道卡斯族人的聚落之一,以其獨特的紅色磚瓦屋頂而聞名。走進村落的中心,便能看到一間柑仔店——「太源商店」,它的店面被九芎樹的蔭影所籠罩,玻璃櫥窗映照出過去的歷史。常帶微笑的店主邱蕙賁阿嬤經營這家柑仔店,至今已經快六十年。
 
太源商店門口店面,九芎樹接住光陰,玻璃櫥窗映照出歷史。
 
店主邱蕙賁阿嬤
從日用品到電視劇場
根據村中的長輩們回憶,太源商店不僅是當地民生必需品的供應站,在早期電視尚未普及的時代,它曾是村民們聚集觀看古裝劇的場所,成為大家的共同回憶。這不僅是商店販售商品的交易場所,更是村民們日常交流、休憩的重要空間之一。

傳統柑仔店的轉型契機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便利商店的崛起對傳統柑仔店帶來了衝擊,太源商店也未能免俗,店主邱蕙賁阿嬤曾一度有關閉的念頭。但她的孫子王堯弘不捨祖母經營一生的老店,他於 2019 年毅然決定返鄉,將這家歷史悠久的商店注入新生。他結合低碳綠建材對商店的建築進行改造,並選擇以紅瓦厝的土紅色為主色調來粉刷牆面,搭配原木門面和綠植景觀,將太源商店打造成為少數以永續發展為核心概念的柑仔店。

老店新生,當永續理念遇上人情味
與以往販售民生物品的功能不同,王堯弘開始與埔里、魚池、國姓和彰化的有機小農合作,引進有機米、白魚紅茶、埔里無毒香菇、純素甜點等產品,將太源商店轉型為連結友善農業的平台。儘管如此,他仍未忘記阿嬤的精神,商店裡依然出售她所醃漬的醬筍和米仔肉(傳統醃肉)等傳統美食,融合當代有機生活理念與地方飲食文化,成為暨南大學學生探索埔里在地文化的重要地點之一。
 
太源商店架上之有機農產品

從柑仔店到藝文空間
此外,王堯弘也充分運用商店一樓的空間,邀請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來此舉辦講座、民謠演唱會等活動,為紅瓦厝居民提供交流和共聚的機會。他還利用二樓空間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如 2020 年舉辦的「埔里古寫真上色展」,吸引外地遊客前來,並通過活動參與,更加了解太源商店的理念與價值,進而將埔里的在地故事傳遞出去。
 
太源商店所舉辦之民謠分享會 
 
太源商店之二樓老照片展

五十五週年慶典:致敬歷史與傳承
2021 年,適逢太源商店成立 55 週年,王堯弘特別選在母親節期間舉辦「洪子惟版畫展」與「太源商店 55 週年慶晚會」,並於紅瓦厝社區集會所舉辦餐會與演唱會。活動中,特別邀請社區中的阿嬤們分享她們在紅瓦厝社區的生命故事,從農作的辛勞到養育家庭的甘苦,娓娓道出她們的時代記憶。同時,活動也頒發小禮物給模範母親,感謝她們無私的奉獻,並邀請房里里的在地青年演唱
懷舊及思念的歌曲,以表達敬意與感謝。這場溫馨的活動不僅是對太源商店在社區歷史中的重要地位致敬,更開創了紅瓦厝社區首場以母親為主題的活動,為地方文化傳承寫下嶄新的一頁。
 
「太源商店55週年慶晚會」與社區母親們的活動紀錄
 
社區阿嬤們分享生命故事。右二為邱蕙賁的孫子王堯弘。

柑仔店的永續練習曲
「太源商店」的故事,不僅見證了傳統商店面對現代化的挑戰,也是保留文化亦融合創新與永續理念的案例。透過王堯弘的努力,太源商店重新定位,從過去單純的日常必需品零售,轉變為一個充滿活力、承載故事與情感的社區空間。它不僅保存了當地的記憶,也為新一代帶來了新的視角與可能,無論是村民的日常交流還是外地遊客的文化探索,都在這裡找到一個共同的連結點。
此外,太源商店也成為一個實踐地方創生與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範例,透過創新與堅持傳承,走出屬於自己的新道路。其魅力在於經營著一個賣商品的柑仔店,卻也是書寫著人情味故事的文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