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
國姓南港村的水鹿、家族與文化

文.Ngyaw
圖.水沙連雜誌社


人類遷徙的動力向來受到資源驅使及外力推波助瀾,但重視社群、後代與本身文化存續而拚搏的天性,使得人們儘管必須在現代化過程中去舊立新,卻總能在令人意想不到之處,找到文化與歷史的蹤跡。例如自南投向臺灣東、北部開枝散葉的泰雅族、大肚王國平埔族成員遷徙至埔里,或如桃園等地的客家族群,自前清開山撫番政策後陸續遷居於國姓鄉各村落,皆是典型的例子。

圖一 縣定歷史建築與鄉土客家文化園區(林家伙房)

南港村位於國姓鄉南端,屬於南港溪河域範圍,家戶沿著自北向南的狹長型溪流河谷分佈,居民總數約莫1,600餘人;其中,南港社區約有2,000公頃的土地,大多屬於丘陵地形。這樣的環境為早期移入的客家族群提供極大的資源可近性,雖然無法像平原地區採取大範圍稻作農耕,但經歷採摘樟腦、捕獵與種植果樹等產業演變,反而有助於境內家族找到生活中的韌性之道,亦刻劃出特定在地文化。

圖二 林家的衍派堂號

例如提到南港社區,許多人會聯想到水鹿與咖啡產業,但為何是這兩種產業,其與在地親族勢力、信仰風俗有何關聯,卻較少人知情。一般認為南港村有四大家族,如林、徐、盧、羅等四個以血緣姓氏為根基而發展出的人際網絡,各自在不同時間於不同地理範圍內經營特定產業活動。其中,林氏家族發跡於南港社區一帶,由最初的捕獵營生轉型為飼養水鹿及銷售鹿茸的精緻型產業。歷年來族人胼手胝足地打下一片江山,其財力不僅使家族能夠在面對北山坑溪的山腳下,有序地排列出六座傳統客家伙房合院,其聲望更是在當時臺灣政商名流界中廣佈,吸引各級政要來訪交流。

圖三 分灶前家族合影

更難得之處在於,通常這樣的家族隨著勢力如日中天,緊接而來的就是拆除舊屋舍改建現代式建築,但林家卻仍大致上保有傳統客家建築的重要元素,如格局倫理、建材,甚或是每逢重大節日,旅外子孫均會返回故居相聚等無形的文化機制。因而得以於2009年獲南投縣府登錄為歷史建築,並被規劃為南投縣鄉土文化園區;乃至2011年在地方人士奔走下,獲客委會補助200餘萬元用以修繕老舊結構和建材,並特意撥出室內公共空間發揮教育功能。相較於許多力促文化深度旅遊的觀光景點,最後為了營利而犧牲寶貴的文化氛圍,這樣的文化保存模式顯得更為內斂而有效。

家族內部的文化或可藉由這類機制來延續,家族之間的互動則有賴共同的信仰加以維繫。義民祠是客家聚落近乎必備的文化元素,比較特別的是,座落於南港社區的褒雄宮,自百年前開始,每12年舉辦一次的義民爺慶典,不僅並未因間隔過長而讓居民興趣缺缺,反而能夠使久逢盛事的居民難掩躍躍欲試的參與動機,進而願意為了共同的宗教象徵和價值攜手合作。

圖四 南港社區褒雄宮前層山堆疊形似一錠元寶

 

圖五 褒雄宮又稱義民廟

近來,社區發展協會、褒雄宮、產銷班等揉合傳統與現代的制度組織型態,似乎找到了和諧調配運作的方法,使得南港社區並未如同其他偏鄉聚落般,被大環境壓制而走向衰敗,反而開闢出在地特有的創生模式。例如自2001年起,南港社區便會在2-6月鹿茸採收期擇日舉辦鹿神祭,恭請福德正神(經儀式加封為鹿神)遶境庇佑平安,巧妙地把在地養鹿產業、宗教信仰和社區組織等,看似不相干的元素組合在一起,進而凝聚在地居民和草根社會。當然,南港社區歷經百年演化的文化與發展史,仍有些細緻之處有待發掘,此一節則有賴諸君實地造訪和細細品味。

圖六 水沙連雜誌編輯群持「加官進鹿」紀念幣過香火,重現鹿神祭中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