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錦燕
圖╱李采儒
在埔里鎮同聲里的小巷中,一間名為「東興商號」的老雜貨店靜靜矗立了半世紀。阿儒儒(李采儒)從小在店裡長大,十年前,她以「樂川櫻田風華小舖」為名,開啟傳承與創新的旅程。從傳統柑仔店到複合式空間,再到推出「漢方玫瑰啤酒」,阿儒儒用雜貨舖寫下一封封給家鄉的情書。
一、東興商號――旭日東昇、生意興隆
「東興商號」開業於 1970 年,由阿儒儒的父親李振樂與母親吳櫻花創立。店鋪位置鄰近南光國小與育英國小,再加上此處為廖、李、邱與羅姓人家的聚集處,因而附近孩童眾多,客源穩定。李振樂心想:「做食的,不怕沒東西吃。沒賣完的東西小孩都可以吃!」因此大膽開業,家中的四個小孩就這樣被柑仔店養大了! 取名為「東興商號」,是因為雜貨店位於東榮路與南興街交叉口,也寓意「旭日東昇、生意興隆」之意。
起初,出身木工的李振樂很隨性的在家中擺設了大木桌,放上糖果、餅乾、枸杞茶、枝仔冰,也讓小朋友抽糖果,想不到供不應求,生意大好。阿儒儒常常和哥哥們輪流揹著冰桶,前往當年公路局附近的製冰廠,攜回 20 幾支的枝仔冰。盛夏時節,一天甚至要補貨七八次。少子化的現代,難以想像當時成群孩童在雜貨店喧嘩購物的盛況。

東興商號養活一大群孩子,家中的四個小孩就是被柑仔店養大的。
二、鄰里的日常補給站
因為生意穩定,李振樂與吳櫻花進而申請營業登記,之後又取得菸酒執照。而賣酒也成了東興商號重要的財源。當時請客辦桌文化興盛,客人往往會於雜貨店「叫酒」,臺灣人熱情好客,因此每次「叫酒」的數量都非常豪邁。等到客人吃飽喝足之後,還要前往「收酒」,因為數量龐大,往往要全家總動員。對阿儒儒而言,出生於雜貨店家庭,家中大大小小的成員,都要承擔與協助店裡的工作,是她既沉重又甜蜜的童年回憶。
當時的雜貨店,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連飼料和金紙也都有販售。糖、鹽和味噌,都是裝在大桶子裡,顧客上門時,再依照所需,用勺子秤重舀取,分裝於塑膠袋,與現在獨立包裝販售的方式,大不相同。金紙依照婚喪喜慶和掃墓等用途,有不同的樣式和價格,阿儒儒都要精確地分辨,利索地提供服務。這些從小的訓練,養成了阿儒儒談笑風生的親和力,以及做什麼像什麼的幹練與韌性。

東興商號成為鄰里日常生活的補給站,小小空間,充分利用,垂掛了各式商品。
三、滿地碎酒瓶釀成的人情味
921 大地震時,東興商號滿地都是碎酒瓶,但是李振樂親手打造的木架,竟然完好無損,可見其工藝精湛。震後第二天,全家便將泡麵、麵條以及罐頭等物資搬運至鎮公所前,吳櫻花與阿儒儒開火烹煮,將店中的各種食材下鍋,溫暖災後餘生的埔里鎮民。過了幾天之後,他們才回到東興商號,在家門口前的大空地,用帳篷搭起臨時商店,提供災民生活所需,讓生活得以正常運作。這段經歷讓阿儒儒體會:「雜貨店,不只是賣東西的地方,而是讓生活得以正常運轉的一顆小齒輪。」
四、老主顧的互相陪伴
現年 85 歲的吳櫻花,每天六點就起床,將自己梳理的端莊整齊,雜貨店在她的照顧下,貨品排列得有條不紊,一塵不染。她說:「小孩現在都有工作,所以我就是做興趣的。」儘管東興商行隔一條馬路就是 Seven eleven,但是,40 幾年的老客戶一定要來找吳櫻花購物,跟她聊聊天,彼此才會安心。中午時,吳櫻花會上樓午休,客人來了如果沒有看到吳櫻花,就會在兩三點過後,打電話詢問:「我要找你買醬油啊!你怎麼還沒有開門呢?」時光在這裡,腳步似乎也緩慢了下來;人情在這裡,是柴米油鹽,也是歲月裡熬出的金黃色的麥芽糖。

店內商品一塵不染,排列的井然有序。
.jpg)
天天將自己梳理的整齊美麗的吳櫻花。

50年的今昔對比
五、老店新生:縫合記憶與創意
十年前父親的健康危機,促使阿儒儒重新思考雜貨店的意義。「我想打造一個家人團聚的空間,延續父母守護半輩子的情感。」她將出嫁後的老宅改造為「樂川櫻田風華小舖」,店名藏著家族密碼:父親李振「樂」、母親吳「櫻」花、兄姐「吉川」、「吉田」與「淑華」,每個字都是對親情的致敬。

「樂川櫻田風華小舖」,店名藏著家族密碼,每個字都是對親情的致敬。
樂川櫻田原本是一間 zakka 小舖,zakka 是日文裡「雜貨」的意思。店內保留木製櫃檯、復古招牌。阿儒儒還將父親製作的傳統豆腐板賦予新生命。由於李振樂木工手藝精湛,年輕時承接多家工廠豆腐板之製作。豆腐板看似無奇,其實不然,其上下接合全靠精準手工,以卡榫架接而成,儼然打造藝術品般費工。阿儒儒將其設計成時鐘、壁飾和茶盤,賦予其工藝之外的生命力,延續父親的精神,成為店內的獨家文創商品。她也將媽媽用了一甲子的洗衣板,重新裱框,點綴康乃馨,纏繞藤蔓,往牆上一掛,讓人讚嘆歲月真是最神奇的雕刻家。

用了一甲子的洗衣板,重新裱框,點綴康乃馨,纏繞藤蔓,往牆上一掛,讓人讚嘆歲月真是最神奇的雕刻家。

阿儒儒將豆腐板設計成時鐘、壁飾和茶盤,延續父親的精神,成為店內的獨家文創商品。
六、雜貨舖的溫柔革命:無國界蔬食料理
小舖還販售父親最愛喝的杏仁茶、為母親「固筋骨」的藥膳杜仲麵。阿儒儒為了為父親祈福延壽,虔誠茹素,雖然之後父親離世,她覺得母親還健在,希望為母親祈福,祝願母親長命百歲,因此,小舖目前推廣無國界蔬食料理,研發各式健康美味的蔬食餐點。這些不同於流俗的商品與食物,都是阿儒儒為雜貨舖進行的溫柔革命,縫合記憶與創意,希望能夠走出新的一條路。
六、一杯啤酒,封存山城風土
近年,阿儒儒還推出「漢方玫瑰啤酒」。以眉溪流域的山形玫瑰為基底,調和覆盆子、南烘溪清流與歐洲皮爾森麥芽,再以海鹽提味。「入口是玫瑰香氣,尾韻帶點酸甜,像少女在舌尖跳舞。」她形容這款酒是「搖晃酒瓶,一路花開」的埔里浪漫。這款酒不僅是商品,更是地景釀成的故事—從採集、釀造到命名,每一步都緊扣埔里元素。
目前這一款啤酒除了可以在樂川櫻田風華小舖購買,也擺放於東興商行最顯眼的地方。阿儒儒好像想要透過這一款酒,傳承雜貨店賣酒的記憶,也用這一杯啤酒封存山城的風土,保存她對家、對山城的情意。

85 歲依然坐鎮櫃檯的吳櫻花,啤酒除了可以在樂川櫻田風華小舖購買,也擺放於東興商行最顯眼的地方。
七、隱形的臍帶,時光的情書
流連在這兩間如臍帶般相連的小店裡,光陰緩緩流淌,每一件商品、每一段故事,都是吳櫻花與阿儒儒寫給家以及時光的情書。下次造訪埔里,別忘了走進同聲里巷弄,帶上一瓶玫瑰啤酒,讓花香伴隨東興商號與樂川櫻田的故事,在舌尖與心底綻放。

母女倆坐在父親親手打造的長椅上,憶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