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金生診所盧錫民院長
文 / 莫小倩
圖 / 盧錫民
921地震25年了,當年災後醫療救護的報導很多,但甚少有關於災區洗腎患者就醫的報導.筆者因先母是洗腎患者,所以知道洗腎治療是常期性的,遇到災後斷水斷電的狀況,根本無法進行透析(洗腎)治療,到底醫療團隊是如何緊急應變度過關卡呢? 本文特專訪金生診所洗腎中心的盧錫民院長,請他回憶25年前921地震災後那段非常時刻,一位腎臟科專科醫師所看到的災後群像。
夏日午後一陣大雨,爽快地稀哩嘩啦,為溽熱帶來些涼意,盧錫民醫師打開他的話匣子。
從南光國小畢業之後,他就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就業,到了1996年在一個機緣下,他回到家鄉的埔里基督教醫院(埔基)創立洗腎中心,回鄉服務的感覺就如鮭魚返鄉一樣,路途很長,但他認為是很幸運的事。
沒想到回鄉第3年就遇到921地震,25年後回想起當時災情慘重,能親身經歷過世紀大災難,至今仍好好活著的人都要謝天謝地。
野戰醫院克難動員神展開
9月21日當晚,盧醫師就帶著妻小移住埔基醫護人員的帳篷區,一方面是野戰醫院需要大量的醫療人力,一方面是餘震不斷,家人能聚在一起比較安心。雖然醫療工作繁雜,但他隨身攜帶一台自動對焦的CANON小相機(圖一),無意中拍下許多災後珍貴鏡頭。
圖一Canon 老相機
野戰醫院如同一間迷你型埔基,藥局、服務台、重症區、內外科、開刀房、洗腎室,甚至病房和產房都在帳篷區展開。處於第一線的盧醫師(圖二),21日當晚立即將2台洗腎機移至野戰醫院(圖二之一),供緊急施用,於是一場跟時間拔河的搶救性命大戰於焉展開。他還記得,當晚就緊急處理了一位高齡的林姓患者,但因為沒有接水源,只能單向幫患者排出積存在體內的水,沒辦法進行脫出毒素的治療。
圖二 憂心忡忡的盧醫師
圖二之一.埔基野戰醫院洗腎室與病房區
野戰醫院是用外燴辦桌的塑膠棚搭起來的,醫護睡覺的帳篷則拿伸縮車棚來克難使用。混雜中同工們還是要處理很多急難病患,工作相當沉重,但在災後能一起為災民服務,那種患難情感筆墨難以形容。當時盧醫師拍了藥局同仁的工作情形(圖三),大家看到他都說:「盧醫師趕快幫我們拍一張。」於是重症區、指揮中心、國內外救難隊、救援水車、正副總統勘災、知名人士來訪、國內醫療支援隊,或是慈濟志工伙食隊的群像,一一留在他的鏡頭裡。
圖三 藥局工作同仁
醫師雖不是攝影名家,但他身為第一線人員在第一現場用最真誠的直拍,抓住天亮前急診值班醫師的疲倦姿態(圖四),告訴台灣人,遇到921大地震,當年這群救災天使是多麼地敬業而努力,不放棄任何希望地執行任務!
圖四 值班醫師累壞了
直昇機緊急外送洗腎患者
當時盧醫師的洗腎團隊,照顧的洗腎患者大約有150名。震後全院斷水斷電,2樓的洗腎中心無法提供洗腎。他擔憂上週洗腎的患者體內水分再不排出去,心肺會出問題,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
921當天一早,副總統連戰就搭著直昇機到埔基來關懷災情,院方向連副總統作救災簡報,提出需要直昇機外送急重症傷患,於是國軍海鷗直昇機於上午9點將13位嚴重傷患分三趟送去台中,並迎來第一批台中榮總支援醫療團隊加入救災。
果然如盧醫師推斷,雖然電話不通,患者家屬紛紛跑來野戰醫院詢問何時可以洗腎。他通報院方有緊急外送洗腎的急迫性,於是22日上午又有40 多位較嚴重的洗腎患者得以由直升機送南投集散中心,再分配到中部各大醫院的洗腎中心,解決當務之急。
中潭公路搶通更多醫療體系馳援
到了23日埔基仍處斷水斷電窘境,150多位的洗腎患中約100位已經三天未洗,幾乎來到濱危的界線。
幸好傳來中潭公路搶通的消息,並獲知台中澄清醫院已派出救護車來接洗腎患者,此時剛好有一位黃姓患者的兒子(圖五)慌張地來埔基詢問,得知終於可以外送台中洗腎,心中的擔憂都化開了(圖六)。記憶中台中澄清醫院、沙鹿光田醫院都曾派遊覽車來接送洗腎患者去該院洗腎,並提供餐盒或救災物資給患者。
圖五 黃姓患者家屬與盧醫師
圖六 腎友來與護士諮詢
缺水如燃眉仰天祈禱盼活水
到了23日埔基仍然沒水,埔里自來水公司表示震後輸送管全部震斷,水都送不出去。儲水量60公噸的埔基的地下儲水槽早已經見底,2樓洗腎室無水可用急荒如燃眉。
盧醫師好煩惱,那天傍晚他走出醫療大樓一樓側門,遠望天空夕陽嘆著氣,突然看到一部21噸大水車從醒靈寺方向開入側門,司機問道:你們這邊需要水嗎?這位司機真是救苦救難、拯救世人的耶穌、菩薩啊! 司機後來說,地震後,他們公司就每天派水車,到埔里各個帳篷區免費去送水,那天他已經跑了埔里一圈,到傍晚車上還有很多水,想說繞上來埔基問看看,就這樣讓盧醫師盼到了救命的活水。第一車的水灌完,地下儲水庫根本還不到1/4滿,司機遞了一張名片「埔里聯合泉水公司 林敬智先生」(圖七)給盧醫師,並打包票說: 「免煩惱,我知道埔基需要水,我還會載水來把儲水庫補滿。」
圖七 救命的水車來了
不一樣的中秋節
地震過後沒幾天就是中秋節,盧醫師回憶起那一年的中秋節,根本沒心情過節。埔基野戰醫院的帳篷區其實救災資源蠻多的,救災物資很快湧入,加上很多店家因為冰箱斷電,怕食品和冰品會壞掉,乾脆快速送來給災民和醫護人員吃。照片中冷凍車(圖八)載來一車的冰棒和冰淇淋、月餅,讓現場患者、同工,在災難中暫時一飽口福。帳篷區天天都有各地的月餅吃,人人有份。盧醫師說那年中秋節,一家人睡在埔基的帳篷裡,躺在涼椅上,看著天上那輪明月,依舊明亮皎潔,大難不死且能有明月如此,哀傷中也增添一點小確幸。
盧醫師還回憶說,好幾位醫學院畢業後就不曾相見的同學(圖九/圖十),竟然都來支援埔里災區,幾位台北國泰醫院、高雄榮總來的同窗,竟然是在野戰醫院伙食站,跟著群眾一起排隊吃賑災飯時碰到了,真是特殊的因緣。對他來說,921地震那年,他過了一個很特別的中秋節。
圖八賑災枝仔冰車,野戰醫院醫護志工人人有份
圖九 從國泰醫院來埔基支援的醫師是盧醫師的同學
圖十 從高醫來支援的醫師也是畢業後首次重逢
當訪談告一段落,來訪時的大雨也漸歇,雨過天也青了,盧醫師說:「台灣就是一個互相幫忙的社會,大家各自在崗位上盡力就會運作順利。」、「覺得對的事,對社會有幫助的事就去做就對了,當年我拍這些921災後照片,沒想到現在看起來別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