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當青春照見《百花耆放》的年歲
文/朱晏嫆、廖品慧、林依潔、蘇宥維、陳麗光
一間咖啡館,為生命留影的約定
這整個故事,始於南投埔里的一間咖啡館,以及一個溫柔的約定。
隨著社會邁向高齡化,長者在社區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如何看見並理解這群人,成為現代社會無法忽視的課題。
我們團隊中有成員曾於「厚熊照顧咖啡館」南投縣埔里鎮樂齡學習中心工讀,與機構及長輩都相當熟悉,並建立了深厚連結,因此促成此次合作。「厚熊照顧咖啡館」一直希望為長輩留下學習與生命的紀錄,但礙於人力有限,最終由我們規劃以紀錄片形式呈現長輩們的成長歷程與人生經驗。
我們希望透過影像,讓更多人看見長輩的努力與價值,也延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耆紀一堂團隊在拍攝紀錄片片尾。

比鏡頭更真實的生命力
在「厚熊照顧咖啡館」,我們親眼看見許多長輩用行動證明:學習與成長,不因年齡、性別或健康狀況而受限。
  • 林雪阿嬤是厚熊的元老之一,雖年事已高,依然活力滿滿。她對課程選擇有明確喜好,展現了高齡者自主參與與熱情投入的能力。
  • 秀年阿嬤曾因性別而喪失學習機會。如今,她勇敢向丈夫表達想學習的心願,踏出第一步後,她發現:女性同樣能做到,而且一點也不輸人。
  • 色水阿公則是生命力的代表。儘管身體狀況不佳,每週需洗腎三次,仍持續參加課程,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儘管我們的台語不甚流利,長輩們依然熱情相待。隨著陪伴的累積,他們逐漸敞開心房,甚至在下課時擁抱我們,笑著說:「明天也想看到你們。」
無論是一起跳舞、共進餐食,或翻開相簿分享人生點滴,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深深烙印在我們心中,也讓我們真切體會到——跨世代交流是如此真誠而珍貴。
紀錄片主角林雪阿嬤(中)向耆紀一堂團隊分享家人照片。
放下攝影機,我們學會了擁抱
起初,我們以為這只是一次單純的拍攝任務,紀錄長輩在高齡階段持續學習的樣貌。沒想到,隨著一次次互動,我們也逐漸走進他們的生活,並被他們的熱情與真誠所感動。從鏡頭後的觀察者,變成一起跳舞、聊天、吃飯的朋友,這些簡單的日常互動,逐漸成為難以忘懷的記憶。過去,我們對「老」的想像是被動、需要被照顧。但在這段日子裡,我們看見長輩擁有選擇、熱情,甚至叛逆的一面。我們不只是拍攝他們在學什麼,也在學著理解他們、靠近他們。這段拍攝旅程,雖不如想像中輕鬆,卻比預期更加真實、有力,也讓我們預見了,未來自己渴望成為的模樣。
耆紀一堂團隊到秀年阿嬤(中)家訪談後一起吃湯圓。
每道皺紋,藏著比小說更曲折的人生
透過《百花耆放》紀錄片的拍攝,我們深深感受到「真誠關懷」的力量。長輩常被社會貼上「需要被照顧」的標籤,卻少有人真正願意傾聽、理解他們豐富的生命歷程與智慧。這次的經驗也促使我們回家訪問自己的阿嬤,才發現那些我們曾覺得「老掉牙」的往事,其實是一段段比小說更曲折、比新聞更震撼的真實人生。正如加繆所說:「在人生的荒原裡,我們總要找到一點不願放棄的東西。」對長者而言,那份不放棄的信念,是對生活的熱愛、對學習的堅持。他們如同荒原中的一點光,以一盞燈照亮自己,也照亮後輩的視野。我們終將老去,這是人生無可迴避的現實。但只要願意傾聽、記錄,我們就能將他們的勇氣與韌性留存於世,提醒自己:即使年老,也別放棄熱愛與努力。
紀錄片主角秀年阿嬤(左一)、林雪阿嬤(左二)在放映會上認真聆聽健走杖舞蹈教學,著藍、紅、白衣者為團隊成員。​​​​​​​

給青春的備忘錄:老後,也要熱烈地活​​​​​​​
我們正處於充滿可能性的青春時期,對老年生活還很陌生。即使在這半年裡陪伴長輩,也難以真正體會他們面對身體限制與時間流逝的心情。但我們看到,有些長輩努力彌補年少未竟的夢想;也有些人,選擇在晚年重新出發,風雨無阻地走進教室,只為活出自己、樂在學習。他們的身影,讓我們重新看見家中長輩的樣貌——他們不只是需要照顧的人,更是擁有獨立靈魂與豐富經驗的生命個體。我們也許無法預見自己的老後會是什麼模樣,但可以確信:這段「共學」的精神,將成為我們未來前行的動力與提醒。

花季有時,盛開無期
希望透過《百花耆放》紀錄片,讓更多人理解長輩、欣賞他們的光芒。願這些溫柔的故事,能走進更多家庭與社會,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人生的花季裡——百花齊放,耆老綻放。
暨大武東星校長(中右)、諮人系吳明烈教授(中左)及蔡怡君教授(中左二)、「厚熊咖啡館」主任及專員陳若嵐(右),還有長輩們及本團隊成員,眾人熱情與會。
​​​​​